民间舞蹈-跑旱船
- 黄土风情
- 来源:壶口瀑布
- 浏览量:
《跑旱船》是吉县十分盛行的一种民间舞蹈。吉县地处吕梁山南部,紧靠黄河。这里有气势磅礴、雄伟壮观的壶口瀑布。此地两岸夹山,滚滚的黄河奔流至此,以雷霆万钩之势倾入十里龙槽。来往船只行到壶口都要上河滩走一段旱路,即由许多人把船从河滩上拉到壶口的下游地带,方能下水航行。所以“水里冒烟,旱地行船”这一奇观是吉县人民最熟悉的生活现象。《跑旱船》这一民间舞蹈在这里流行盛传也就不足为奇了。
吉县《跑早船》究竟源于何时,目前还未能查清。据西关村70岁的老艺人王建耀回忆说,他记事起就看见这一带爱表演《跑早船》。他的祖父曾对其讲述旱船、龙舟在清末时十分兴盛,也比较讲究。那时表演前都要烧香拜河神,好像是一种祭祀性的表演。民国以后,逐渐弃去拜神仪式,成为一种自娱性的舞蹈,表演气氛也就比以前欢快自由了。
吉县的《跑早船》主要由两人表演,一人划桨引航,一人驾舟跟跑。但也有两人驾舟表演的,人们称它为《双人早船》。划桨人过去多装扮成老汉,驾舟人也都是男扮女装的俊媳妇模样。现在妇女解放了,可无拘无束地参加各种社会活动,许多村子都改成让男的划桨,女的驾舟。《跑早船》的表演内容多是表现水中行船时常遇到的一些情景,如流水时而湍急,时而平缓,时而河道弯曲,时而河水打旋,时而船只搁浅等等。表演旱船的两个演员虽然是分开独立进行表演,但两个人要配合默契,就像是乘在一条船上一样。驾舟人要密切注意划浆人的动作变化,划浆人走得快,驾舟人也走得快; 划浆人走得慢,驾舟人也要走得慢;划浆人将桨一撑地,驾舟人也就要立即相应止步,并前后闪一下,表示船靠了岸。总之,驾舟人要注意力集中,动作反应要快。因为《跑早船》主要是表现船在水上行驶的动作,所以要求演员要有一定的碎步功(即“圆场步”),步伐快而稳,才能达到船在水上漂行的艺术效果。
《跑早船》一般是在每年的春节正月十五左右表演,广场、舞台表演皆宜。旱船的表演生动活泼,生活气息浓厚,它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。每年的春节闹红火,都有十几个旱船队进城表演。近年来,尤以城关镇西关村的旱船引人注目,它装饰华丽,表演丰富多彩。船身前面是龙头,船后是龙尾,显然是条龙船。除了两人表现旱船外,另外还有许多单人扮作鱼、蚌、荷花等在一旁伴舞。除此之外还有集体跑旱船的形式,主要是表演各种队形。1984年的春节演出活动中,西关村就有10条龙船同时上场表演,场面十分壮观,气氛热烈欢快,非常激动人心,给吉县人民留下难忘的美好记忆。